李祥与顺天几个粮坊的管事打过交道,不过都是在内侍省里。
在踏进梁氏粮坊前,李祥回头看了一眼街对面的茶楼,脑子里回忆起宁明歌先前交代的那些话。
康明身为户部的官员,行事一板一眼。
筹集军需之前,他一定会去上书户部。
户部反对的态度,几乎是摆在明面上。
采购军需的银两没那么容易下来。甚至还会有人中途使绊子。
他们要做的就是先下手为强。
梁氏粮坊是顺天最大的几个粮坊之一,若是他们能从这里低价购入一批粮食,那么陛下交代的任务就先完成一半了。
可在李祥看来,事情应该不止是宁明歌说的那么简单。
李祥身在宫中,对于徐靖改姓、宁明歌夫妇与梁家翻脸一事亦有耳闻。
今日梁氏粮坊一行,恐怕还藏着宁明歌的私心!
李祥可不管这些。
他心里清楚,自己一个阉人。
这种天大的机缘落在自己头上,若是中途惹得宁明歌不快被退回去,冯公公第一个饶不了他。
康大人摆明了看不上自己,如今唯有跟着宁明歌一条路走到黑了。
想到这里,李祥果断踏进了梁氏粮坊。
李祥:“叫你们管事的出来!”
李祥的态度十分傲慢,粮坊里面的伙计还以为遇到找茬的,还是柜台前的掌柜地认出了李祥。
他上前恭敬招呼道:“这不是内侍省的李公公吗,今日什么风把您吹来了?”
掌柜深知这帮公公的脾气,是极为难伺候的。
李祥身为八局之一的掌局,从来都是在内侍省坐着等他们上门。
所谓无事不登三宝!
掌柜:“李公公请在内堂坐着喝会茶,我这就把我们东家喊来。”
掌柜的不敢怠慢,心里盘算着上一季度的银两莫非给少了,竟让这位李公公亲自登门!
七叔公得了信,很快赶了过来,“李公公,您今日怎么有空上门来,粮坊生意上的事情,叫个跑腿的便是,何必如此辛苦!”
说话间七叔公识趣地递出一张百两的银票。
换做从前,李祥肯定眼都不眨地就收下了。
只是今日他要办的可是军需这样的大事,可不能因小失大。
李祥将七叔公伸着的手退了回去,七叔公脸上的笑意慢慢隐去。
李祥:“今天我来,是要和梁氏粮坊谈一单大生意。”
这帮太监们什么秉性七叔公可太清楚了!
平日里恨不得敲骨吸髓。
一百两的银票都不要,今日只怕是不能善了了。
果然就听李祥继续说道:“梁老恐怕还没有得到消息,今日陛下下旨,让我筹集西北一行的军需。我第一个就想到了梁氏这个老朋友。”
陛下竟然将军需这么重要的事情,交给一个内侍?
七叔公心中骇然的同时,应付道:“那真是巧了,与我同族的梁国公,即将出任西北。”
七叔公本意是想要用梁国公压一压李祥,暗示他梁氏粮坊上面也是有人的。
李祥:“梁老说的我自然是清楚的。正是因为如此,我才第一个想到你们梁氏粮坊。
梁国公领兵出征,军需又出自自家,那肯定是最放心得过的!”
七叔公僵笑着附和道:“那是自然,只是不知道李公公这笔生意,要采购多少粮食,价格又是多少?”
李祥笑看着七叔公道:“数量自然是多多益善,你们梁氏粮坊还有陈粮,马上秋收下来的数字是多少,报给我听听!”
这李祥真是好大的口气!
上来就要把梁氏粮坊的库存都包圆了吗?
七叔公推脱道:“李公公有所不知,今年朝廷开凿运河的时候,已经从梁氏粮坊征集了一批粮食,如今青黄不接,我们梁氏粮坊能拿出来的数量也不多啊!
还未问李公公,朝廷军粮的价格比市面上的粮价,低几成?”
七叔公话里给了李祥一个软钉子,同时又给了对方一个台阶。
他示意李祥这批军粮可以比市面上的低一些。
李祥当即冷脸道:“我若不打听清楚你们粮坊的实力,又岂会第一个就到你们梁氏来?
梁老这是在敷衍我?”
七叔公:“不敢!不敢!还请李公公给个具体的数字,我们一定集全族之力,把粮食给凑齐了。”
李祥的脸色这才好些,“那就十万石,按照市面上价格的五成吧!”
七叔公惊呼道:“什么!五成!”
李祥冷笑道:“这么说,十万石这个数字,你们粮坊是能够拿得出来的?”
七叔公直接站了起来,“欺人太甚!实在是欺人太甚!
这么多的粮食,这么低的价格,便是朝廷下了文书征集粮食,也没有这么低的价格!
你这是——”
第218章 第一站,梁氏粮坊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